联系客服

600775 沪市 南京熊猫


首页 公告 南京熊猫:南京熊猫2022年年度报告摘要

南京熊猫:南京熊猫2022年年度报告摘要

公告日期:2023-03-31

南京熊猫:南京熊猫2022年年度报告摘要 PDF查看PDF原文

公司代码:600775                                              公司简称:南京熊猫
              南京熊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2 年年度报告摘要

一、重要提示
1、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 http://www.sse.com.cn 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3、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4、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5、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以 2022 年 12 月 31 日的总股本 913,838,529 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发现金红
利人民币 0.14 元(含税),共派发现金红利总额为人民币 12,793,739.41 元,剩余部分结转下一年度。公司不实施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二、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    股票上市交易所    股票简称      股票代码    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        上海证交所      南京熊猫        600775        不适用

    H股        香港联交所      南京熊猫        00553          不适用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                    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                          王栋栋                        王栋栋

办公地址          中华人民共和国南京市经天路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南京市经天路7号

电话                    (86 25)84801144              (86 25)84801144

电子信箱                  dms@panda.cn                  dms@panda.cn

2、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2.1 所处行业的行业发展情况

  公司所处行业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022 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受国内外复杂形势影响,增速比去年有所回缓。全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7.6%,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 1.8%,固定资产投资同
比增长 18.8%;营业收入 15.4 万亿元,同比增长 5.5%;营业成本 13.4 万亿元,同比增长 6.2%;
营业收入利润率为 4.8%,全年基本保持平稳态势。

  2022 年是“十四五”的关键之年,2022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数字中国建设
整体布局,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逐步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推进 5G 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完善数字经济治理,培育数据要素市场,释放数据要素潜力,提高应用能力,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在新基建的赋能下,数字经济活力持续释放,5G、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项目的扎实推进,为数字经济发展开拓新空间、增添新动能。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中加速应用,渗透融合至行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持续引发技术创新模式、生产制造方式、产业组织形态的根本性变革,给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治理、智慧民生、智慧应用、平安城市等市场领域带来众多发展机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 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 7.4%和 5.6%。国家层面不断部署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江苏省安排专项资金加快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不断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到 2025 年,我国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到 2035 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整体来看,行业增长空间巨大。

  近年来,我国的电子制造业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效率,在全球供应链竞争中处于重要地位。专业电子制造服务提供商,围绕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等战略目标,充分响应市场需求,对电子信息产业调整、供应链布局、价值链管理等环节不断实施改进,持续开展工艺、效率、品质和供应链服务提升。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已成为制造业发展大趋势,也是中国制造向高端发展的必然选择,其与智能制造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不可分割。面对未来绿色低碳的大趋势,国内制造企业将进一步加强对生产过程中的能源管控,通过数字技术优化资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走高效、清洁、集约、循环的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有效助力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2.2 新政策制度对所处行业的重大影响

  公司的各项主营业务密切围绕国家相关发展战略规划方向开展,紧跟产业政策引导趋势。
1、《二十大报告》

  报告指出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
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2、《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

  通知要求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领域,推进国家级集群向世界级集群培育提升;启动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区域增长极;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工业软件、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加快推进装备数字化,加快向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转型;深入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
3、《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

  意见指出要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充分发挥我国海量数据规模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4、《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 (2022-2035 年)》

  纲要表示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重点城市群率先建成城际铁路网,推进重点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并与干线铁路融合发展。
5、《“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

  方案提出要依托超大特大城市及辐射带动能力强的Ⅰ型大城市,促进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镇)同城化发展,以 1 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培育发展都市圈。提高都市圈交通运输连通性、便利性,统筹利用既有线与新线,因地制宜发展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有序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构建高速公路环线系统,打通各类未贯通公路和“瓶颈路”,推动市内市外交通有效衔接和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有序推进城际道路客运公交化运营。
6、《2022 年度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

  坚持立足国情、系统推进、分类遴选、动态调整的原则,以揭榜挂帅方式建设细分行业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凝练总结一批具备较高技术水平和推广应用价值的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带动突破一批关键技术、装备、软件、标准和解决方案,探索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智能转型
升级路径。
7、《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

  规划部署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整体提升应用基础设施水平,加强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释放商业数据价值潜能,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制度,开展数据资产计价研究,建立数据要素按价值贡献参与分配机制,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研究制定推动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构建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
2.3 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业务情况
1、主要业务

  公司以智慧交通与平安城市、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绿色服务型电子制造为三大主营业务。

  在智慧交通与平安城市业务领域,公司以建设现代数字城市为主导方向,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发展智慧交通、平安城市业务集群,进一步拓展智慧城轨、平安城市通信、数字园区、城市应急装备、储能电源等业务。
  在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领域,公司应用 5G、边缘计算、大数据、传感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入融合,依托智能工控装备、智能机器人、智能物流装备及其他新型智能制造专用和通用装备等产品门类,集成应用自主开发的工业软件平台,专注于制造业企业的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改造和升级,提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工厂系统解决方案,承接制造业企业“智改数转”工程,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助力客户实现“智能工厂”之梦。

  在绿色服务型电子制造领域,通过智能化、柔性化和精益化管理,为国内外品牌厂商提供 3C、新型显示模组组件、白色家电核心部件、汽车电子、通信设备及其它电子产品的研发、工艺设计、采购管理、生产制造及仓储物流等完整的制造服务。同时,基于科技创新,通过绿色运营管理、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数字赋能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2、经营模式

  公司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深入开展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市场化转型、全力锻造核心竞争力,持续推进精益管理,夯实发展基础,从转型升级、改革发展、队伍建设、基础管理、强化合规等多方面入手,提升服务国家的战略能力、价值创造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专业制造和重大系统工程承接能力,加快构建数字化转型服务和智能制造产业链,提升数智装备领
域核心竞争力,成为国内领先的数智装备系统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

  公司根据市场和客户需求,组织研发和生产,实现产品和系统整体解决方案及系统工程项目的交付。公司始终坚持自主创新的研发模式,紧跟技术发展趋势,进行新项目研发,保证公司持续创新能力和行业先进性。同时,公司积极响应客户的需求,不断进行技术更新迭代,通过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服务,不断加强与客户的合作深度和广度,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最终实现公司与客户的共同发展。
3、主营业务发展概况

  在数字城市领域,公司不断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新突破。智慧轨道交通市场形成品牌效应,成长为国内首屈一指的能够同时提供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指挥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票务清分系统以及通信系统等相关解决方案、软件服务和核心设备的供应商。轨道交通售检票系统和设备在国内同行中位于第一梯队,轨道交通通信系统总承包业务也走在了行业前列。智慧轨道交通纵向不断提升淬炼自身技术研发创新能力,深入运用大数据、云计算、5G 等新技术与轨道交通融合发展,推进轨道交通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利润率;横向巩固现有技术和市场优势,逐步向城际轨道、公路交通拓展,形成新的业务增长点。在智慧城市、智慧园区等业务板块,通过对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感知等技术的融合
[点击查看PDF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