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客服

688503 科创 聚和材料


首页 公告 聚和材料:2023年年度报告摘要

聚和材料:2023年年度报告摘要

公告日期:2024-04-01

聚和材料:2023年年度报告摘要 PDF查看PDF原文

公司代码:688503                                                公司简称:聚和材料
              常州聚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3 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
  划,投资者应当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 www.sse.com.cn)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2  重大风险提示

  报告期内,不存在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实质性影响的特别重大风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应对措施,详见“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四、风险因素“中相应内容。3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
  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4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5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6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
□是 √否
7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经公司董事会决议,公司2023年度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扣减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的股份为基数分配利润。本次利润分配预案如下:

  1、根据《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等有关规定,上市公司回购专用账户中的股份,不享有利润分配的权利。公司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扣减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股份为基数,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87元(含税),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165,627,886股,以此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180,037,512.08元(含税)。本年度公司现金分红金额占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比例为40.72%。

  2、公司拟以资本公积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4.8股。截止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165,627,886股,合计转增79,501,385股,转增后公司总股本增加至245,129,271股(本次转增股数系公司根据实际计算向下取整所得。公司总股本数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最终登记结果为准,如有尾差,系取整所致)。如在实施权益分派的股权登记日前公司总股本发生变动的,公司拟保持现金分红总额不变,相应调整每股现金分红金额;同时维持每股转增比例不变,调整转增股数总额。

  如在分配方案披露至实施期间因新增股份上市、股份回购等事项发生变化的,则以未来实施分配方案的股权登记日的总股本扣减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中股份数为基数,按照分配总额不变的原则对每股分配比例进行调整,并将另行公告具体调整情况。

  本次利润分配预案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8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    股票上市交易所      股票简称        股票代码    变更前股票简称
                    及板块

      A股      上海证券交易所      聚和材料          688503          不适用

                    科创板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信息披露境内代表)          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                    林椿楠                          占凯云

    办公地址          上海市闵行区申南路168号          上海市闵行区申南路168号

      电话                  021-33882061                    021-33882061

    电子信箱      morgan.lin@fusion-materials.com  carry.zhan@fusion-materials.com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一) 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自 2015 年成立以来,公司紧紧围绕国家新能源战略规划,依托持续的研发投入,始终专注于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一直专注于新型电子浆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目前公司主要产品为太阳能电池用光伏导电银浆。光伏导电银浆是一种以银粉为基材的功能性材料,是制备太阳能电池金属电极的关键材料,其产品性能和制备工艺直接关系着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经构筑了品类丰富、迭代迅速的产品体系,能够满足市场主流的各种
高效太阳能电池对光伏导电银浆产品的需求,包括 P 型 PERC 电池主、细栅银浆,N 型 TOPCon 电
池成套的 4 款银浆,HJT 电池用主、细栅银浆及低成本导电浆料,X-BC 电池导电银浆,能与 P-Poly
层形成良好接触的导电浆料。

  2023 年,光伏市场正经历着“N 型”电池技术对“P 型”电池技术的快速替代,这一变革推动了
电池制造中的氧化铝、氮化硅、多晶硅、氧化硅等膜层结构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趋势。同时,金属化相关的新技术,如 LECO、光注入、N 型双面 Poly 等也被广泛引入。公司凭借长期以来积累的材料和配方设计能力,积极应对市场变革,加大了对 N 型电池新型银浆/银铝浆产品的研发投入。
经过不懈努力,我们成功实现了 N 型 TOPCon 电池用高效银铝浆产品、TOPCon 电池密栅窄线宽背
面细栅产品、TOPCon 电池 LECO 烧结银浆、P+型 Poly 接触银浆系列产品等多个新系列产品的量产。
此外,在 HJT 低温纯银系列产品方面,我们实现了低电阻、高印刷性、低成本技术的突破。同时,
银包铜浆料产品的体电阻、银含量大幅降低和合金浆料,浆料长期可靠性也获得显著提升。在 XBC丝网印刷中高温浆料和钙钛矿叠层超低温浆料技术开发方面,我们也取得了重要的技术进展,大幅降低了中高温浆料的接触电阻及超低温浆料的体电阻。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公司在光伏市场的竞争中赢得了先机,也为行业的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光伏浆料之外,公司围绕新能源行业对功能材料的需求,开发了 ECA 导电胶,动力储能用聚氨酯导热胶、结构胶,新一代组件封装用新型定位胶、阻水胶及绝缘胶。同时将导电技术和粘接界面技术延展至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和光学器件行业,开发了包括射频器件、被动元器件端、内浆,EC 低温导电浆料,LTCC 导电浆料和光学模组用功能胶水体系。
(二) 主要经营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收入和利润主要来源于光伏导电银浆的销售。公司通过采购生产所需的银粉、玻璃氧化物、有机原料等原材料,经过配方研发、配料、混合搅拌、研磨、过滤、检测等工序,最终产出光伏导电银浆产品。公司采取直销、经销相结合的方式,将光伏导电银浆产品销售至终端太阳能电池生产商。

  1、研发模式

  光伏导电银浆属于配方型产品,配方上任何参数的调整都可能会影响与电池片厂商生产工艺的适配性及电池片的光电转化效率。针对产品配方的研究开发、迭代改良、客户适配,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公司重视研发投入,已建立完善的研发体系并组建强大的研发团队,以研发驱动业务发展。目前,公司研发工作由新产品开发部门主导,研发支持、工程技术中心、应用技术支持等部门配合支持,共同实施研究开发工作。公司其他部门也会根据客户反馈、生产经验持续提出产品改良建议,共同推动产品不断更新升级。

  依托上述模式,公司将研发方向与市场趋势、客户需求紧密结合,持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电池技术进入“N 型”以后,对金属化技术的迭代速度需求大大提升,材料-工艺-设备的紧密配合要求也随之提升。公司的产品配方开发模式也进行了针对性升级:

  (1)硬件方面,公司投入数千万,引入了如 GC-MS、GPC、连续式 DSC、稳定性分析仪等有机材料、粉体材料专业分析设备,并对银浆应用性能测试平台进行了升级,增加了兼容 230 尺寸
硅片的印刷-烧结-光注入成套设备,LECO 激光烧结设备、自动 IV-EL 测试设备、高精度 3D 形貌测
试设备、PL 测试仪。

  (2)软件方面,公司引入了研发管理数字化系统,对产品配方数据、产品测试数据、样品制样工艺数据进行系统化管理和分析,大大提升了配方开发效率,提升信息分享速度,优化了物料成本。

  (3)团队方面,研发团队基于产品开发部门的需求,细化了材料开发及检测团队,强化了工艺及设备开发团队,优化了产品项目开发流程,聚焦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升级。基于 N 型技术迭代速度的提升,研发团队加大了与核心客户、关键设备企业和相关材料企业的互动频次,形成了技术开发合作攻关模式,并定期对行业技术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及时更新公司产品技术开发方向。
  2、采购模式

  公司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为银粉、玻璃氧化物、有机原料等,主要采用“以销定购”的采购模式,辅以少量备货。

  银粉为公司产品最主要的原材料,其定价方式主要为在银价的基础上加收一定的加工费。由于银粉为贵金属,采购单价较高,且银浆产品生产周期较短,公司通常的采购模式为“以销定购”,即根据下游客户订单需求,及时向供应商“背靠背”采购银粉,以降低银价波动风险。同时,为应对重要节假日等特别情况,公司会综合考虑交货周期、物流状况、客户采购预期等因素,备有一定的银粉库存。对于玻璃氧化物、有机原料等原材料,公司通常根据市场供需情况确定采购价

  同时,在报告期内,公司收购了江苏连银,现已更名为江苏聚有银,致力于光伏电池银浆用电子级银粉的全面国产化,第四季度已经开始实现每月吨级的银粉自供,产能不断爬坡,有望在2024 年逐步放量。银粉自产增厚盈利的同时,能保障主要原材料的客制化与稳定供应,对公司规模扩张的战略意义重大。

  3、生产模式

  公司实行“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即收到下游客户的订单和提货计划后,结合客户需求、自身产能情况合理制定生产计划,按计划排期生产。

  公司设立制造部、品管部,负责组织并实施产品生产和品质管控。其中:制造部负责按照生产制度对各个生产环节进行严格把控,以保障整个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品管部负责对来料及成品进行质量检测,以确保原料符合公司生产标准、成品满足客户要求。

  4、销售模式

  公司光伏导电银浆产品终端客户为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商,公司采用“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销售模式。

  针对潜在需求较大、信用良好的客户,公司通常采用直销模式。对于直销客户,公司会指定销售人员持续维护客户关系、对接客户采购需求,同时,由研发相关部门持续追踪客户的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提供技术支持并不断迭代升级银浆产品以适配客户需求;针对部分潜在需求较小、公司销售网络覆盖薄弱的客户,由经销商负责商务谈判、维系客户关系。经销商基本不设库存,在收到终端客户订单后直接向公司下达采购订单,并通常由公司直接发货至终端客户生产基地。
  公司所采取的销售模式与合作策略,均旨在稳固其在光伏银浆市场中的领导地位。通过提供卓越的客户服务与灵活多变的合作方式,公司不断增强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随着光伏行业的持续繁荣与进步,公司将继续调整并优化其销售策略,以适应市场的不断变革及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 所处行业情况
1.  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行业发展阶段及基本特点

  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新型电子浆料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产品主要运用于太阳能光伏行业,位于产业链的上游。


 
[点击查看PDF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