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客服

688322 科创 奥比中光


首页 公告 奥比中光:2022年年度报告摘要

奥比中光:2022年年度报告摘要

公告日期:2023-04-29

奥比中光:2022年年度报告摘要 PDF查看PDF原文

公司代码:688322            公司简称:奥比中光        公告编号:2023-016
            奥比中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2 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
  划,投资者应当到 www.sse.com.cn 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重大风险提示

  公司已在 2022 年年度报告中详细阐述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应对措施,敬请查阅 2022 年年度报告“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四、风险因素”相关内容。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3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
  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4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5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6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
√是 □否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尚未实现盈利。主要原因系公司 3D 视觉感知技术属于跨学科技术,涉及光、机、电、芯片、算法等多个专业,为了满足不同客户各类应用场景的要求和提供更优质的产品服务,打造产品技术壁垒,公司构建了“全栈式技术研发能力+全领域技术路线布局”的 3D 视觉感知技术体系,对技术进行可持续布局与战略储备;同时,公司为把握行业发展契机,抢占大规模商业化阶段的市场机遇,在吸引高端人才、核心底层技术等方面持续坚持较高水平的投入。综上,导致公司短期营业毛利规模还无法覆盖中长期战略布局投入需求,截至目前尚未实现盈利。
  公司目前正处于稳步成长阶段,随着规模及产品技术差异化优势的进一步凸显,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望得到提升。公司未来也会不断完善研发管理机制以促进研发成果的快速转化,通过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和深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公司的整体竞争实力。
7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公司 2022 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以上利润分配预案已经公司第一届董事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和第一届监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尚需公司 2022 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8  是否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治理特殊安排情况:
√本公司存在表决权差异安排
详见2022年年度报告“第四节 公司治理”之“四、表决权差异安排在报告期内的实施和变化情况”。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    股票上市交易所及板块    股票简称      股票代码    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    奥比中光        688322            无

公司存托凭证简况
□适用 √不适用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信息披露境内代表)            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                    洪湖                            靳尚

    办公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学府路63号高 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学府路63号高
                        新区联合总部大厦12层            新区联合总部大厦12层

      电话                0755-26402692                    0755-26402692

    电子信箱              ir@orbbec.com                    ir@orbbec.com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一) 主要业务、主要产品或服务情况

  公司主营业务是 3D 视觉感知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 3D 视觉传感器、
消费级应用设备和工业级应用设备。公司专注于 3D 视觉感知技术研发,在万物互联时代为智能终端打造“机器之眼”,致力于让所有终端都能更好地看懂世界。

  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 2012 年修订),公司所属行业为“制造业”中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行业代码为“C39”;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行业代码为“C39”。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二) 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原材料包括通用料件和定制料件。

  公司综合考虑订单需求、市场需求预测并结合采购周期情况进行备货采购,不断提高采购安排的合理性,保障供应链的效率和安全。通用料件主要包括电子元器件、通用感光芯片等,由公司根据 3D 视觉感知产品的技术需求进行选型,通过系统化测试后进行批量采购。定制料件主要包括三大类,第一类是由公司自主设计开发后,再采取 Fabless 模式委托专业代工厂生产,主要包括深度引擎芯片以及即将量产的 iToF 感光芯片等自研芯片;第二类是由公司提供功能规划、产品
技术参数等需求,再由供应商提供定制化样品,通过系统化测试迭代后进行批量采购,主要包括激光发射器、衍射光学元件等光学器件;第三类是由公司设计并提供相关的技术图纸,再由供应商提供定制化生产,主要包括结构件、PCB 板等。

  2、生产模式

  公司 3D 视觉传感器产品的生产环节主要包括激光投影模组组装、RGB 成像模组组装、IR 成像
模组组装、PCBA 加工、成品组装及测试等环节。报告期内公司主要采取内部生产的方式,结合客户订单需求及销售订单预测进行生产。

  公司消费级应用设备主要采用委托加工或 OEM 的生产方式,结合客户订单需求及销售订单预测进行生产。

  公司工业级应用设备主要采用自主加工生产方式,产品完成设计、开发后,定制化采购零部件,并自主完成软硬件组装及调试。

  3、销售模式

  公司采取直销为主的销售模式向境内外客户销售产品。
(三) 所处行业情况

  1.  行业的发展阶段、基本特点、主要技术门槛

  (1)3D 视觉感知行业发展情况

  1)起步发展阶段

  3D 视觉感知技术最早应用于工业领域,主要用于工业设备与零部件的高精度三维测量以及物体、材料的微小形变测量等,代表产品如德国高慕公司(GOM)的 ATOS 系列三维扫描仪和 ARAMIS三维形变测量系统用于工业零部件三维尺寸和形变测量;瑞典海克斯康(HEXAGON)的 PrimeScan
扫描仪能够对工业部件实现高精度 3D 数字化作业;Correlated Solution, Inc.(美国 CSI 公司)的
VIC-3D 系列扫描仪可以通过数字图像相关法的原理,对物体表面的任意点进行位移、应变的测量。为了满足工业领域严苛的工作环境与高达微米级的测量精度,用于工业检测的 3D 视觉测量设备一般为多种技术融合使用,比如利用相位结构光以及高精度工业相机组成的工业三维测量仪器,导致设备成本高、体积大、功耗高,应用普及缓慢。

  2)初级发展阶段

  近年来,随着底层元器件、核心算法等技术的快速发展,3D 视觉感知技术经历了从工业级向消费级拓展的过程,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和迭代,让大规模产业化应用成为可能,国内外一些公司先后推出了消费级 3D 视觉感知产品,3D 视觉感知行业正式起步发展。同时,随着政府部门不断出台支持政策,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智能传感器产业三年行动指南(2017-2019 年)》《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等,产业商业成熟度不断提高,3D 视觉感知技术及产品逐步向生物识别、AIoT、消费电子、工业三维测量、汽车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拓展。3D 视觉感知行业的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产业链日趋完善,应用场景关注度和认可度不断提升,给公司相关业
务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产业宏观环境和政策环境。早期所推出的 3D 视觉感知产品相对于工业级产品而言,虽然成本、体积、功耗都得到显著的降低,但其应用大都聚焦在三维建模、人机交互等领域。随着 3D 视觉感知技术的进一步迭代与优化,也逐渐向对成本、功耗、体积等要求更加严格的应用领域拓展,比如移动支付、AIoT、机器人、智能手机等。

  2017 年苹果发布 iPhone X,搭载了前置 3D 结构光视觉传感器,用于人脸解锁、人脸支付等
功能,给用户带来更加便捷、安全的体验。苹果手机的引领使得 3D 视觉传感器在手机领域得以规模化应用,同时也标志着 3D 视觉感知技术在消费级领域开始规模化普及。基于 3D 视觉感知在消费电子、金融、零售、餐饮、汽车、AIoT 等行业落地应用,如生物识别、三维重建、骨架跟踪、AR 交互、数字孪生、自主定位导航等,3D 视觉感知行业迎来初级发展时期。

  3)快速增长阶段

  2018 年以来,刷脸支付逐步成为一种规模应用的支付新方式。除了刷脸支付,3D 视觉传感器在智能门锁、3D 看房等领域也在加速落地。与此同时,3D 视觉感知技术路线也越来越丰富,
华为、魅族等厂商的智能手机都相继搭载了基于 iToF 技术的后置 3D 视觉传感器,2020 年苹果在
其 iPad Pro 及 iPhone12 Pro 中搭建了全新的基于 dToF 技术的 Lidar 扫描仪;谷歌旗下 Waymo 公司
搭载激光雷达及多传感器的无人驾驶汽车已进行多年测试,于 2020 年 10 月在凤凰城推出没有安
全员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大疆创新的无人机如 Phantom Pro/Pro+、Mavic 2 Pro/Zoom 等型号产
品搭载了双目视觉系统,通过图像测距来感知障碍物。3D 视觉感知行业即将迎来快速增长时期。
随着 2D 成像逐步向 3D 视觉感知升级,3D 视觉感知市场目前正处于规模快速增长的爆发前期。
根据法国市场研究与战略咨询公司 Yole 发布的全球 3D 成像和传感市场研究报告,2020 年全球 3D
视觉感知市场规模为 67 亿美元,且市场规模将快速发展,预计在 2027 年达到 167 亿美元。

  总体而言,3D 视觉感知行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由早期的工业级成功向消费级拓展,且应用领域仍在不断拓宽,行业经历了起步、初级发展时期,即将迎来快速增长时期。为了满足越来越多应用领域需求,3D 视觉感知产品也随着底层元器件及核心算法的发展,向低成本、低功耗、小体积、高性能的方向发展。

  (2)3D 视觉感知应用发展情况

  1)生物识别应用领域

  生物识别是一种通过计算机、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等多个技术领域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纹、人脸、虹膜等,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步态等,进行个人身份鉴定的方法。随着对于身份识别和保密需求的日益增加,各类新兴生物识别的技术不断发展,通过 3D视觉感知技术实现的生物识别方法逐渐落地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在生物识别应用领域,刷脸支付已经成为了支付行业的新趋势,随着人们对生物识别技术的重视和接受程度提升,3D 视觉感知技术在这一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相比传统的 2D 摄像头,3D 摄像头可以更准确地捕捉生物面部特征,提高识别的精准度;同时,通过结合深度信息,3D 摄像头可以更好地应对光线、角度等不同环境条件的变化,提升识别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显著
提升刷脸支付的安全性和便利性。从支付方式的演变历程来看,一种新的支付方式能否成功发展取决于是否能够更好满足用户支付便捷与安全的根本需求。刷脸支付无需携带支付中
[点击查看PDF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