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客服

603618 沪市 杭电股份


首页 公告 杭电股份:2022年年度报告摘要

杭电股份:2022年年度报告摘要

公告日期:2023-04-26

杭电股份:2022年年度报告摘要 PDF查看PDF原文

公司代码:603618                                                公司简称:杭电股份
                杭州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2022 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
  划,投资者应当到 www.sse.com.cn 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
  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4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5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经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拟以实施利润分配方案时股权登记日的总股本为基数,按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0.50元(含税),剩余未分配利润结转以后年度,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不送红股。截至2022年4月20日,公司总股本691,056,019股,以此为基数进行估算,预计现金分红总金额为34,552,800.95元(含税)。2022年度公司现金分红占2022年度公司合并报表中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比例为24.19%。 因公司目前处于可转换公司债券转股期内,如在本报告披露之日起至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期间公司股本总数发生变化的,公司拟维持每股分配比例不变,相应调整分配总金额。该事项尚需提交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    股票上市交易所    股票简称        股票代码    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        上海证券交易所    杭电股份        603618            无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                  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          杨烈生                        赵燚

      办公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东洲街道永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东洲街道永
                        通路18号                      通路18号

        电话          0571-63167793                0571-63167793

      电子信箱        stock@hzcables.com            stock@hzcables.com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电线电缆产业


  电线电缆是用以传输电能、传递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是现代经济和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保障。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速构建新能源新发展格局,全面助力推进能源革命,构建新能源体系、推动能源绿色发展,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向绿色环保、低碳节能、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国家智能电网建设、风力发电基地的大规模兴建、光伏、光热等新能源的开发、城乡电网改造、铁路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新兴产业的发展等诸多领域均对电线电缆的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公司所处的线缆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同时在数智化、信息化大趋势下,未来中国产业升级转型和席卷全球的第四代信息化浪潮和工业大数据互联对于线缆需求庞大。

  电线电缆制造业在电工电器行业二十余个细分行业中是产值最大的行业,占据四分之一的产值规模,是机械工业中仅次于汽车行业的第二大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动脉”与“神经”。目前,我国电线电缆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总体呈现出以下特点:

  ①从整体看,行业内生产厂商数量众多,行业高度分散,市场集中度低。

  ②从产品结构看,低压线缆产品产能过剩、竞争激烈,中压线缆产品竞争激烈程度中等,高压和超高压线缆产品寡头垄断。

  ③从区域分布看,企业大多集中在沿海及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比重较小。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内的大小企业万余家,其中形成规模的有四千余家。近年来,电线电缆行业在不断地进行产业整合和技术革新,未来我国电线电缆行业集中度将逐步提升,头部企业的先发优势和规模效应将愈发明显。公司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综合实力名列前茅,具有较强的规模优势、技术优势、质量和品牌优势。

  国家产业政策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国家更加注重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积极发展光伏、风电、光热、天然气、核电、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的智能电网建设,建设一批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 20%左右。十四五期间,国家加快推进能源全领域、全环节智慧化发展,加快智能电网建设,推进能源与信息等领域新技术深度融合,建设“源-网-荷-储”协调发展、集成互补的能源互联网。国家明确提出 2030 年非化石能源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达到 25%左右。全国两会于 2021 年提及的“碳达峰、碳中和”被列为重点工作之一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十四五”是我国碳达峰的关键窗口期,考虑到“碳达峰、碳中和”的调控目标,未来的装机结
构将继续保持清洁化趋势,进而亦将推动全国发电设备容量持续提升,国家将会加快跨省跨区电力通道建设的投资规模,有效发挥大电网综合平衡能力,促进新能源发电消纳。2021 年 3 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研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指出,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2022 年 3 月,《2022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进能源低碳转型,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等要求。2023 年 3 月,《2023 年国务院政务工作报告》提出了“推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等要求。在以“碳达峰、碳中和”的能源革命大背景下,我国进一步向绿色环保、低碳节能、智能化方向发展,配电网正逐渐成为电力系统的核心。随着“碳中和”政策不断深入,新能源、轨道交通、超高压电力电缆、特高压输电线路、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等领域发展迅速,继续推动市场对电线电缆需求增长。

  国务院于 2021 年 10 月发布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
意见》和《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指出,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动清洁电力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等,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提升电网安全保障水平。积极发展“新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国家
发改委分别于 2021 年 11 月、2022 年 2 月发布的《“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关于
印发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的通知》指出,支持地方因地制宜发展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实施好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鼓励中东部地区发展分布式光伏,推进海上风电发展,带动太阳能电池、风电装备产业链投资。2022 年 2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扎实开展重点领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推进农村光伏、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建设,巩固光伏扶贫工程成效,在有条件的脱贫地区发展光伏产业。国家能源局于 2022 年 3 月发布的《“十四五”现代化能源体系规划》中指出: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国家能源局于 2022年 5 月发布的《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中指出要实现到 2030 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 12 亿千瓦以上的目标,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国家发改委联合其他七部委于 2022 年 3 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电能替代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将
电能替代范围进一步扩大至全工业领域、全交通领域、全建筑领域、全农业农村等领域。2022 年6 月,国家九部委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规划》提出:有序推进基地建设;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以县域为单元大力推动乡村风电建设;积极推动风电分布式就近开发,推动 100 个左右的县、10,000 个左右的行政村乡村风电开发。2022 年 7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指出:推动智能微电网、“光储直柔”、蓄冷蓄热、负荷灵活调节、虚拟电厂等技术应用,优先消纳可再生能源电力,主动参与电力需求侧响应。2022年 7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指出:开展智能有序充电、新能源汽车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城市基础设施与城际智能交通、异构多模式通信网络融合等综合示范,支持以智能网联汽车为载体的城市无人驾驶物流配送、市政环卫、快速公交系统(BRT)、自动代客泊车和特定场景示范应用。2022 年 8 月,交通运输部联合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共同研究制定并印发《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指出:2025 年底前,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站)充电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密优化,农村公路沿线有效覆盖,基本形成“固定设施为主体,移动设施为补充,重要节点全覆盖,运行维护服务好,群众出行有保障”的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网络,更好满足公众高品质、多样化出行服务需求。2023 年 1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优化中心城区公共充电网络建设布局,加强公路沿线、郊区乡镇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际快充网络建设。在双碳战略仍维持高景气度背景下,我国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新增装机量逐年增加,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逐年推进,输配网侧市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势必将带动相关电力电缆产品需求量的增长。
  随着我国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利用,新能源装机量的不断增加,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在此背景下,需要建设大型风、光电基地,协调建立特高压外送通道,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特高压作为远距离电力输送的重要工具,成为我国“西电东送,北电南供,水火互济,风光互补”的能源运输大动脉,不仅可以有效解决新能源发电端和用户端的空间错配问题,还能破解能源电力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实现能源从就地平衡到大范围配置的根本性转变,有力推动清洁低碳转型。因此,特高压将成为我国“十四五”期间电网重点投资方向。2023 年 4 月,国家能源局发布《2023 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增强区域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加快建设金上—湖北、陇东—山东、川渝主网架等特高压工程,推进宁夏—湖南等跨省区输电通道前期工作,增强跨省区电力互济支援能力,深入论证沙漠戈壁荒漠地区送出
[点击查看PDF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