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客服

601658 沪市 邮储银行


首页 公告 邮储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邮储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公告日期:2023-08-31

邮储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PDF查看PDF原文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股票代码:601658)

        2023 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1.重要提示

  (1)本半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半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行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本行网站以及中国证监会指定媒体上仔细阅读半年度报告全文。

  (2)本行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2023 年 8 月 30 日,本行董事会审议通过了 2023 年半年度报告、摘
要及业绩公告。本行应出席董事 12 名,亲自出席董事 11 名,姚红董事由于其他公务安排,书面委托刘建军董事出席会议并代为行使表决权,出席人数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本行公司章程的规定。

  (4)本行根据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 2023 年中期财务报告已经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和德勤 关黄陈方会计师行分别根据中国和国际审阅准则审阅。

  (5)经 2023 年 6 月 30 日召开的 2022 年年度股东大会批准,本行已向截
至 2023 年 7 月 12 日收市后登记在册的全部普通股股东派发现金股利,每 10
股派发人民币 2.579 元(含税),共计分派股息约人民币 255.74 亿元(含税)。本行不宣派 2023 年中期股息,不实施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2.公司基本情况
2.1 公司简介

 A 股股票简称            邮储银行        股票代码    601658

 A 股股票上市交易所      上海证券交易所

 H 股股票简称            邮储银行        股票代码    1658

 H 股股票上市交易所      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联席公司秘书

 姓名                  杜春野

 办公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 3 号

 电话                  86-10-68858158

 电子信箱              psbc.ir@psbcoa.com.cn

2.2 信用评级

    评级机构      2023 年 6 月 30 日        2022 年          2021 年

    标普全球        A(稳定)          A(稳定)        A(稳定)

      穆迪          A1(稳定)        A1(稳定)      A1(稳定)

      惠誉          A+(稳定)        A+(稳定)      A+(稳定)

    标普信评      AAAspc(稳定)    AAAspc(稳定)  AAAspc(稳定)

  中诚信国际      AAA(稳定)        AAA(稳定)      AAA(稳定)

2.3 总体经营情况

  本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和指引各项工作,坚持守正创新,践行“5+1”战略路径,强化“六大能力”建设1,围绕五大差异化增长极全力打造差异化发展特色,依托资源禀赋培育新的竞争优势,持续加快创新突破和转型升级,以实干实效履行国有大行责任担当,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1 “六大能力”建设是指专业核心、体系支撑、协同整合、科技助推、机制驱动、创新引领能力建设。


    本行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着力把握经济企稳回升的向好势头,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保持健康平稳的发展态势。一是业务规模迈向新台阶。截至报告期末,本行资产总额突破 15 万亿元,达 15.12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51%;其中客户贷款总额达 7.82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8.49%。负债总额突破
14 万亿元,达 14.23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 7.48%;其中客户存款达 13.30 万亿
元,较上年末增长 4.62%。二是盈利能力保持稳定。报告期内,本行实现归属于
银行股东的净利润 495.64 亿元,同比增长 5.20%;营业收入 1,769.76 亿元,同
比增长 2.03%。上半年净利息收益率 2.08%,二季度以来有所企稳。三是风险管理精准有效。本行始终坚持风险引领的理念,构建风险全景监控和风险探查工具,完善客户风险分层管理,提升风险管理的前瞻性、精准性。截至报告期末,本行不良贷款率 0.81%,较上年末下降 0.03 个百分点。坚持审慎拨备计提政策,拨备覆盖率 381.28%,风险抵补能力充足。四是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在《银行家》
(The Banker)杂志 2023 年“全球银行 1000 强”排名中,本行按一级资本位列
第 12 位,排名再创新高;三大国际评级机构评级结果继续保持国内商业银行最优水平。

    本行积极应对行业环境的深刻变化,以“价值创造”为核心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实现“质”和“量”同步提升的高质量发展。一是资产配置效率更高。本行坚持以风险调整后收益率(RAROC)为资源配置的原则,坚持资产向贷款、贷款向实体、实体向零售倾斜,在为实体经济注入更多金融“活水”的同时,推动实现资产结构的持续优化。上半年,本行客户贷款增加 6,122.34 亿元,同比多增 752.69 亿元,增量创历史同期新高,带动存贷比和信贷资产占比分别较上
年末提高 2.10 和 0.47 个百分点;其中个人贷款增加 2,629.89 亿元,同比多增
669.13 亿元。非信贷业务方面,加强对市场的前瞻性分析和研判,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布局和寻求优质资产,合理摆布期限结构并加大资产交易和流转,努力提升投资收益。二是负债增长结构更优。坚持“不唯规模、唯质量”的发展定力,以价值存款为发展核心,以 AUM(管理个人客户资产)转型为契机,以绩效考核为主要抓手,强化结构优化,继续保持低成本负债优势。上半年付息负债的平均付息率 1.57%,同比下降 8BPS。三是资本基础更加夯实。本行在继续推动资
本集约化发展,加快推进资本管理高级方法建设的同时,积极运用内外源资本补充渠道有序开展资本补充,顺利完成 450 亿元定向增发和 200 亿元二级资本债发行,促进长远高质量发展。

    本行坚守战略定位,扎实服务“三农”、中小企业和城乡居民,通过加快打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五大差异化增长极建设成效显著,一流大型零售银行发展步伐更加坚实。一是深耕厚植“三农”沃土,争当乡村振兴主力军。加快推进“三农”金融数字化、场景化、集约化转型,构建独具特色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形成了主动授信模式、整村授信模式、线上线下有机融合模式、协同服务模式等四类服务乡村振兴的特色业务模式。持续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信用村全面开发,稳步开展农户普遍授信,大力发展信用户贷款产品。涉农贷款余额突破 2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2,329.64 亿元,增量创历年同期新高;余额占客户贷款总额的比例约为四分之一,占比居国有大行前列。建成信用村约 38 万个,评定信用户超千万户;个人小额贷款余额 1.32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1,866.91 亿元,增量创历年同期新高。二是主动践行普惠金融,精准滴灌中小企业。依托小微金融数字化“5D(Digital)”体系1,不断强化小微金融服务专业核心能力,努力做好中小企业成长壮大的陪伴者。助力专精特新及科创企业成长,完善科创金融专业服务体系,推出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方案,打造“U 益创”科创金融服务品牌,以全方位金融服务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 1.35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1,702.82 亿元,增量创历年同期新高;在客户贷款总额中占比超过 17%,稳居国有大行前列。有贷款余额客户数
208.45 万户,较上年末净增 15.01 万户。服务专精特新及科创企业 6.14 万户,
同比增长超过30%,专精特新及科创贷款余额2,923.81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0%。三是加速推进主动授信,让主动授信变成触达客户的“金手指”。深化智能风控工具应用,构建资产客户主动授信模型,完成全行资产类客户基本信息、资产数据、交易流水多维数据整合分析,推进主动授信数字化运营体系建设,打造了行业领先的线上贷款经营能力。主动授信名单库规模突破 1.2 亿人,贷款余额突破千亿元。四是坚守金融为民初心,助力城乡居民实现美好生活。加快财富管理体1 小微金融数字化“5D(Digital)”体系是指数字化营销体系、数字化产品体系、数字化风控体系、数字
化运营模式、数字化服务方式。

建设,打造从长尾客户到私行客户的链式经营体系,专业、专职、数字化的服务体系,全谱系、高质量、开放式的全产品体系,稳健、智能的风控体系,构建以手机银行为主体、远程银行为依托、线上线下全渠道的服务模式,以全天候、立体化的金融服务触达更广大客户。服务个人客户 6.56 亿户,VIP 客户 5,050.59万户,较上年末增长 6.67%,富嘉及以上客户1474.11 万户,较上年末增长 11.55%;AUM14.52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6,324.96 亿元。五是发挥金融市场优势,构建生态化同业金融。坚持开放银行、生态银行、数字银行和科技银行理念,深耕金融市场业务,精细化策略管理,做好资产配置,推动交易转型,借助“邮你同赢”同业生态平台,持续深化场景建设,丰富生态体系,发挥资金优势,“线上”与“线下”同步推进,同业生态圈的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持续提升。平台注册机构
超 2,100 家,已覆盖 85%的线下生态圈客户;近 800 家同业机构在平台开展业务
交易,累计交易规模近万亿元。

    本行加快创新驱动,以机制体制变革为重点,夯实发展根基,充分激发发展活力。一是“1+N”经营与服务新体系2全面推广落地。围绕客户管理、产品管理、队伍建设、管理机制、数字转型、风险管理“六个一体化”,聚焦“分层分类、争做主办、提级管理、团组服务、持续创新”,以提供主办行式服务为核心,推进组织模式、服务模式、风险模式、激励模式等变革,实现与客户价值共生,公司客户拓展量质双升。新增客户 17.08 万户,新增活跃客户 15.76 万户;主办行客户增长 48.98%。公司客户融资总量(FPA)4.21 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5,235.19亿元。二是扎实建设低运营成本、高运行效率的集约化经营模式。加速实施集约化运营转型三年工作方案,统筹协同推进总行集约化项目建设。全面启动十大集约化项目,推动形成集中化、多层次的信贷工厂化体系。实施零售信贷自动化审批,持续迭代优化审查审批模型,深化贷后管理集中运营改革,开展客户自主贷后。总行托管运营中心正式成立运营,全面推进业务处理流程优化和运营服务效率提升。三是以机构改革赋能服务升级。加快打造“哑铃型”组织架构,强化总
1 本行资产在人民币 10 万元及以上的客户为 VIP 客户,其中在人民币 50 万元及以上的客户为富嘉及以上
客户。
2 “1+N”经营与服务新体系是指围绕客户、产品、联动、服务、风险、科技六个维度,实施经营机制的改革和深化,打造前中后台一体化的营销支撑服务体系。

部引领,推进二级分行机构改革,组织 6 家分行开展二级分行机构人员优化试点,将资源更加精准有效地配置到业务发展的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四是以“看未来”理念引领业务发展。持续扩大“看未来”技术应用,全面提升“看未来”风险识别能力,坚持用发展的眼光挖掘优质客群,实现与客户相伴成长。全行使用“看未来”技术批复客户 3,514 户,使用“看未来”技术获得主办行客户超过640 户。五是以数字化转型加快形成发展新动能。重构数字基建,探索数字人智能客服、生成式 AI 定制卡面等新业态,加速金融科技前沿创新实现。探索数字运营,
[点击查看PDF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