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客服

600803 沪市 新奥股份


首页 公告 新奥股份:新奥股份2023年年度报告摘要

新奥股份:新奥股份2023年年度报告摘要

公告日期:2024-03-23

新奥股份:新奥股份2023年年度报告摘要 PDF查看PDF原文

公司代码:600803                                                公司简称:新奥股份
            新奥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2023 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
    划,投资者应当到 http://www.sse.com.cn/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
    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4  中喜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5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公司第十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奥股份 2023 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公司拟以
 2023 年 12 月 31 日公司总股本 3,098,397,607 股扣减不参与利润分配的回购股份 5,808,614 股、拟
 回购注销的限制性股票 782,500 股,即以 3,091,806,493 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发现金红
 利 9.1 元(含税),其中每 10 股派发现金红利 6.6 元(含税)为公司 2023 年年度分红,每 10 股派
 发现金红利 2.5 元(含税)为按照《新奥股份未来三年(2023-2025 年)股东特别派息规划》进行 的特别派息。综上,公司合计发放现金红利 2,813,543,908.63 元(含税),剩余未分配利润滚存至 下一年度。本次利润分配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和送红股。

    在实施分红派息的股权登记日前公司总股本、应分红股数发生变动的,最终分红方案将根据 实施利润分配方案的股权登记日可参与利润分配股份数量,按照每股分红金额不变的原则对分红 总额进行调整。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        股票上市交易所      股票简称        股票代码    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          上海证券交易所      新奥股份        600803            /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                      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        梁宏玉                            凌妍


  办公地址      河北省廊坊市开发区华祥路118号B座  河北省廊坊市开发区华祥路118号B座

    电话        0316-2595599                      0316-2597675

  电子信箱      enn-ng@enn.cn                      enn-ng@enn.cn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2.1 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天然气销售业务

  2023 年,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修复阶段,加之“双碳”政策推动能源转型,天然气需求呈现明显复苏态势,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 3,945.3 亿立方米,同比增长 7.6%,其中城镇燃气、工业燃料、发电和化工四大行业消费规模同比分别增长 9.5%、3.8%、4.5%、和 3.1%。

  政策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 4 月发布《关于建立健全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进一步理顺天然气价格传导机制,上下游价格联动提速;11 月出台《关于核定跨省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的通知》,首次分区域核定国家管网公司经营的跨省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构建相对统一的运价结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通过《关于进一步深化石油天然气市场体系改革提升油气安全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和国家能源局印发《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 年)》,油气体制改革逐渐深化;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天然气利用政策(征求意见稿)》和国务院发布的《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中指出,持续增加天然气供应,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积极开展燃煤锅炉关停整合,积极稳妥推进以气代煤,以上政策的出台均有效促进天然气资源自由流动和市场竞争,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2)天然气产业智能平台建设与运营

  2023 年 4 月,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
针对电力、煤炭、油气等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需求,要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煤炭和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全链条和各环节的覆盖应用,提高行业整体能效、安全生产和绿色低碳水平。10月,国家数据局正式揭牌,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天然气产业在各项政策助推下,积极响应数智化建设要求,例如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通过多种交易方式开展国内管道天然气、境内外液化天然气、储气服务、成品油和液化石油气等产品交易;天津国际油气交易中心在 2023年底正式开启试运营,设计完成了“产能预售+LNG 订单通+仓单交易+现货挂牌/单向竞价”的集成创新交易模式,填补了北方地区交易市场的空白。各城燃公司也积极进行天然气产业数智化布局,例如构建燃气 GIS 平台、数字运营管理平台、智能场站平台、安全数字化管理平台于一体的运营管控信息化管理体系;设立能源研究院,聚焦储能、氢能、光伏与节能、能源数智化等领域,推动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孵化。


  天然气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数字化处理和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方面,但是并未成功渗透到整个产业链的上游、中游和下游领域。这种局限性导致行业难以通过全局智能化来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也使得提升企业自身与整个产业生态的协同效率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

  (3)基础设施运营

  在管网建设方面,我国天然气管道保持高速发展,干线管道和支线管网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国家管网集团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以战略规划引领构建天然气“全国一张网”,加快中俄东线南段、西气东输三线中段、西气东输四线、川气东送二线等国家重大战略性工程建设和投产,积极引导和推动省级管网以市场化方式融入国家管网,有序推进湖南、山东、四川等省网融入工作,全国组网的“最后一公里”有序打通。

  LNG 接收站作为中国 LNG 进口的唯一通道,在整个天然气产业链中具有接卸、储存、气化
和调峰功能,是产业链上重要的基础设施。沿海 LNG 接收站项目建设加速,唐山新天、浙能温州、
广州燃气、北燃天津 LNG 接收站在 2023 年内陆续投产运行,中国大陆已投产 LNG 接收站总数
达到 28 座,年设计接收能力总计超 1.3 亿吨。2023 年,国际天然气市场受采暖季气温偏暖、欧美
地下储气库库存高企、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的影响,供需紧张形势显著缓解。俄乌冲突等地缘因素对国际能源市场影响的边际效应减弱,国际油气价格较去年整体回落,国内 LNG 进口资源
供应增加明显,全年 LNG 进口量达 7,132 万吨,同比增长 12.6%。

  在储气设施建设方面,为提高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我国加快推动天然气增储上产,多个储气设施建设推进设施升级、技术改建扩容及配套管道建设。目前全国已建成各类储气库(群)28 座,有效工作气量超 250 亿立方米。

  (4)工程建造及安装

  a) 工程建造业务

  在天然气基础设施方面,8 月,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印发《全国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中提出精准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消除风险隐患、保障安全运行,全面提升燃气等市政基础设施本质安全水平,并安排 2023 年、2024 年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计划任务。

  氢能、生物质天然气等重点开拓领域也迎来快速发展。截至 2023 年 12 月 20 日,年内新建成
加氢站 55 座,国内累计建成加氢站 397 座,目前在建及进入招标阶段的加氢站数量达到 80 座,
覆盖 29 个省份,数量排全球第一,站内制氢加氢一体站、油电气氢综合站等新模式开始示范。生物质天然气集清洁能源、负碳排放、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产有机肥和
发展乡村工业等功能于一身,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新能源之一。在《“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等国家战略规划中,我国提出了加快生物天然气发展的关键行动领域;9 月,国家能源局《关于组织开展可再生能源发展试点示范的通知》中指出,因地制宜建设年产千万立方米级的生物天然气示范工程,带动农村有机废弃物处理、有机肥生产和消费、清洁燃气利用的循环产业体系建立。

  b) 工程安装业务

  2023 年中国城镇化率达 66.16%,和发达经济体 80%左右的水平相比仍有进步空间,人民群
众改善性住房需求比较迫切,同时正在推进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形成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推动力。7 月发布的《关于扎实推进 2023 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中要求,各地扎实推进城镇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截至 2023 年底,3,500 亿元“保交楼”专项借款绝大部分都已经投放到项目,保交楼专项借款项目总体复工率达到 99.9%,商业银行也提供了相应商业配套融资,确保“保交楼”任务完成。12 月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住房保障政策发力,将有力支撑公司开展工程安装业务。

  (5)综合能源业务

  2023 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 8.9 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5.2%。其中,火力发电量 6.2
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6.1%;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 2.7 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3.1%。全国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再创新高,总装机年内达到 14.5 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超过 50%,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

  近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鼓励多能互补、低碳智慧发展,为综合能源服务市场发展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政策机制和市场环境。出台的政策可大体分为三大类:一是限制传统高耗能,能耗、碳排放、节能环保、能源监管等政策趋严。7 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显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二是鼓励发展新方式,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用户侧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4 月,国家能源局印发《2023 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指出,将大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7 月,中央深化改革委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9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电力
需求侧管理办法(2023 年版)》中提出,提升需求响应能力,到 2025 年各省需求响应能力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 3%—5%,到 2030 年,形成规模化的实时需求响应能力,结合辅助服务市场、电能量市场交易可实现电网区域内需求侧资源共享互济。三是健全配套机制,补贴政策、金融机制、碳配额、碳交易机制日趋完善。8 月,北京绿色交易所发布《关于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系统账户开立的通知》和《关于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系统交易相关服务安排的公告》,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系统开通开户功能;10 月,生态环境部
[点击查看PDF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