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客服

600797 沪市 浙大网新


首页 公告 浙大网新: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摘要

浙大网新: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摘要

公告日期:2023-04-25

浙大网新: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摘要 PDF查看PDF原文

公司代码:600797                                                公司简称:浙大网新
              浙大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 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
  划,投资者应当到 www.sse.com.cn 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
  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  未出席董事情况

  未出席董事职务    未出席董事姓名    未出席董事的原因说明      被委托人姓名

      董事              张雷刚              工作原因              董丹青

4  中汇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5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根据中汇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的公司2022年度审计报告,母公司2022年度实现净利润178,155,988.51元。按照公司章程规定,提取10%的法定盈余公积金17,815,598.85元,加上年初未分配利润342,451,815.10元,年末实际可供分配的利润为502,792,204.76元。

  现拟以2022年末总股本1,027,527,102股扣减不参与利润分配的回购专用账户所持有公司股份数732股后的股份总数1,027,526,37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按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3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30,825,791.10元,剩余可分配利润471,966,413.66元转入以后年度分配。本年度公司不进行公积金转增股本方案。

  如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利润分配方案后到方案实施前公司可参与利润分配的股份总数发生变动的,则以实施分配方案时的股权登记日可参与利润分配的股份总数为基数实施2022年度利润分配,并保持上述分配比例不变。

  本预案尚需提交公司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公司股票简况


    股票种类    股票上市交易所    股票简称        股票代码    变更前股票简称

      A股        上海证券交易所    浙大网新        600797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                  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                        许克菲                        谢兰妮

      办公地址        浙江省杭州市西园一路18号浙大网新  浙江省杭州市西园一路18号
                                  软件园A楼15层            浙大网新软件园A楼15层

        电话                    0571-87950500                0571-87950500

      电子信箱                zdwx@insigma.com.cn          zdwx@insigma.com.cn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所处行业为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2022 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下简称软件业)运行稳步向好,据国家工信部统计公报,软件业务收入跃上 10 万亿元台阶,盈利能力保持稳定,出口保持增长。全国软件业规模以上企业超 3.5 万家,累计完成软件业务收入 108126 亿元,同比增长 11.2%。虽然受国际局势、宏观经济下行等诸多因素影响,各行各业承压明显,但得益于广阔应用场景和巨大市场需求的有力支撑,当前我国软件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成长期。此外,国家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信创国产化加速落地,在政策的培育下,信创行业景气度持续上行,产业链的相关需求将进一步释放。根据《2022 中国信创生态市场研究及选型评估
报告》显示,2022 年我国信创产业规模达 9220.2 亿元,预计 2025 年突破 2 万亿,五年复合增长
率将达 36%。

  1、数字经济”赛道高质量加速发展,数据要素市场掀建设热潮

  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已成为支撑宏观经济增长的关键动能。我国数字经济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已数年稳居世界第二,为此国家出台了《“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等系列文件,加快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2022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提升至 50 万亿元左右,同比增长 10%左右,占
GDP 比重超过 41%,预计到 2025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 60 万亿元,数字经济将转向深化应
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量质齐升的新阶段。数字经济引领下,数据要素市场掀起建设热潮,据国家工信安全中心测算,国内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十四五”期间将突破 1749 亿元。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发布,加速了数据流通交易和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在政策与技术叠加影响下,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2、“新基建”“双碳”“东数西算”战略引导,推动 IDC 产业健康良性发展

  “新基建”政策出台后,IDC 产业热度攀升,头部企业积极扩展资源,通过“自建+并购”的方式提升市场份额;双碳政策的持续推进,促使 IDC 能耗管控、绿色转型成为一项长期工程,各大服务商通过采用节能技术、购买绿电、使用可再生能源等方式,探寻 IDC 绿色发展路径;2022年,“东数西算”工程落地实施,立足未来算力建设,统筹产业区域布局,刺激 IDC 长线需求,将引导市场供给向布局更加均衡、规模效应更加明显的方向发展。当前,我国 IDC 市场处于快速成长期逐步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供需矛盾显现,市场加速整合,近年来公有云及互联网应用需求增速放缓,IDC 机柜平均价格有所下降。但长期来看,IDC 产业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到 2024年后,5G、AI 等新兴技术趋于成熟,产业互联网生态逐步形成,数据量迅速增加,有望推动产业进入新一轮的增长周期,随着政策落地、产业机制渐趋合理,未来 IDC 产业发展将更加健康、高效、可持续。

  3、数字政府产业增长势头强劲,数据赋能成为行业建设的关键与核心

  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是加快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工程,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从市场规模看,我国数字政府产业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以政务云为例,预计 2023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1203.9 亿元。随着各地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数字政府进入到以深化应用和政府治理为导向的新阶段,政务数据、软件和服务市场份额将会持续扩大。国家《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等重要文件发布,擘画了政府数字化的建设方向,围绕政务数据的多维度创新方兴未艾,数据赋能成为数字政府建设的关键与核心,数据治理、数据共享、数据安全的重要性越发凸显。未来,数据和智能技术将全方位加码政府决策、服务和治理模式,迎来数字政府发展的智能化阶段。

  4、政策利好、技术演进、社会需求多重因素加持,智能交通产业前景可期

  智能交通是新基建的重要领域,已成为数字经济体系下主要建设场景和新增长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随着《“十四五”交通领域科技创新规划》《“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等系列政策发布,各地致力于建设智慧铁路、智慧高速公路、智慧民航、智慧港口、数字航道、智慧停车、智慧交管等领域,新型智能交通业务不断涌现,智慧道路建设需求迫切,叠加车路协同、智能网联、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演进和城市化进程需求,将加速推动交通体系向智能化转型,智能交通产业前景可期。根据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公布的数据,预计 2023 年我国智能交通市场规模将达
2432 亿元,多重因素加持,或将给公司的交通设施智能化建设及运维业务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
  5、产业数智化渗透度加深,金融科技、能源数字化迎全新市场机遇

  随着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进一步融合,各产业数智化渗透度加深,资源链接范围扩大,探索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有机融合的方向,将充分体现数字技术对实体产业的赋能作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价值释放。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隐私计算等前沿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叠加金融业数智化转型及“信创”产业发展战略,带来了更多新兴的金融应用场景和产业发展机会。未来,金融科技将聚焦金融信创、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绿色金融等领域。此外,“双碳”战略目标下,构筑更高效、更清洁、更经济的现代能源体系已成必然趋势,围绕纵深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数字技术在引导能源有序流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增加能源供给,以产品和服务拓展能源金融属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政策激励”与“市场机制”的双轮驱动下,能源数字化有望迎来新的市场机遇。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做行业数智化专家”的战略定位,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厘清自身发展边界和底层逻辑,逐步构建起以技术中台、业务中台、数据中台以及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数字孪生、隐私计算等引擎为支撑的网新数智化基座。基座具有完整的数智化工具体系,可实现通用能力的整合与资源复用,达成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减少重复开发,降低开发成本,提高交付速度,为政府及全球产业客户提供从咨询规划到架构设计、软件开发及外包、软硬件集成、运营维护以及大型工程总承揽。

  公司业务覆盖数智云服务、政府数字化、基建数智化、产业数智化四大领域,并持续深耕三大优势行业:智慧人社、智能交通、金融科技,助力推动政企客户及产业数智化升级。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没有重大改变。


  在数智云服务领域,公司通过布局全国的七大数据中心优势,持续为行业客户提供 IDC 托管、互联网资源加速和云计算服务。

  ●IDC 托管业务是公司为客户提供服务器托管及相关增值服务,通过整合基础电信运营商的网络资源、空间资源,向客户提供机位出租、设备上架安装维护、安全监控、技术支持等服务,帮助客户节省在技术、人力等方面的运营成本。

  ●互联网资源加速业务依托于自有数据中心托管服务,引进众多互联网内容提供商(ICP),并结合自身云计算资源,将内容以网络互联方式输出至相应客户,通过数据分析、调度等为客户提供更快速、更优质、更低价的可定制资源优化服务。

  ●云计算服务是一种按需分配、弹性扩展、可计量的 IT 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可用、便捷、按需的网络访问,让客户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等)选择其所需的计算资源及数量,这一服务形式可以帮助客户降低购买 IT 产品、技术和运营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

  在政府数字化领域,公司以智慧人社、智慧医疗、信用服务为核心,拓宽渗透到智慧监管、智慧城管、人事人才、智慧就业、智慧助残、智慧公安、智慧党建等更多领域,为客户构建软、硬件应用平台,提供信息系统开发、建设、运维等全面解决方案。

  ●作为全
[点击查看PDF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