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客服

002212 深市 天融信


首页 公告 天融信:2020年年度报告摘要

天融信:2020年年度报告摘要

公告日期:2021-04-29

天融信:2020年年度报告摘要 PDF查看PDF原文

证券代码:002212                            证券简称:天融信                          公告编号:2021-032
    天融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0 年年度报告摘要

一、重要提示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证监会指定媒体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非标准审计意见提示
□ 适用 √ 不适用
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普通股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 适用 □ 不适用
是否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 是 √ 否

公司经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普通股利润分配预案为:以 1,147,860,558 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发现金红利 0.4 元(含
税),送红股 0 股(含税),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优先股利润分配预案
□ 适用 √ 不适用
二、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股票简称            天融信                              股票代码            002212

股票上市交易所      深圳证券交易所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                              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                彭韶敏                              孙嫣

办公地址            汕头市珠津工业区珠津二街 1 号大院内  北京市海淀区西北旺东路 10 号院西区 11 号楼东侧

电话                0754-87278712                        010-82776600

电子信箱            ir@topsec.com.cn                      ir@topsec.com.cn

2、报告期主要业务或产品简介

  报告期内,公司为聚焦业务于网络安全领域,提升资产质量及效益,增强可持续经营能力,实施重大资产出售暨关联交易,将名下电线电缆业务所涉全部资产及相关权益和负债进行转让。截至2020年9月8日,上述交易相关标的股权交割完毕。自此,公司不再从事电线电缆业务,主营业务聚焦至网络安全领域。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如下:

  (一)网络安全业务

  1、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用途、经营模式、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作为中国领先的网络安全、大数据与云服务提供商,公司为政府、金融、运营商、能源、卫生、教育、交通、制造等各行业客户提供网络安全产品、大数据产品和云服务,致力于帮助客户降低安全风险,创造业务价值。


  公司长期坚持自主创新、开放融合的发展理念,面对大安全时代的新形势、新挑战,提出了“NGTNA”(Next-GenerationTrustedNetwork Architecture,下一代可信网络安全架构)。NGTNA以网络安全为核心、大数据为基础、云服务为交付模式,打破单点防护和线性防护的安全防御思想,形成全面感知、智能协同、动态防护、聚力赋能的综合安全保障体系。NGTNA面向物理环境与云环境,围绕基础网络、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等业务场景,构建涵盖网络安全、大数据与云服务三大领域的全系列产品与服务,为客户业务的安全和可持续性运行赋能。

  围绕NGTNA的构建,公司主要产品和服务如下:

  1)网络安全:涵盖基础网络、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等业务场景下的网络安全产品。

  (1)基础网络安全:围绕基础网络业务场景,提供全系列网络安全产品。主要包括边界安全、安全检测、云安全、端点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无线安全、安全管理等领域超过50类网络安全产品,为各行业客户提供全面的网络安全产品和解决方案。

  (2)工业互联网安全:基于公司多年网络安全技术积累,将新一代网络安全技术与工业互联网业务场景深度融合,形成涵盖工业生产网、办公网和互联网的设备安全、控制安全、网络安全、平台安全、数据安全为一体的安全技术体系。核心产品包括生产网络边界隔离、工控网络边界防护、生产网络安全行为审计、生产网络入侵检测、工控终端安全、工业互联安全漏洞扫描、生产网络合规性检查、安全集中管理和企业态势感知等产品。

  (3)物联网安全:以物联网安全管理中心为核心,从云、数据、应用、网、边界、端六维构建安全、可信、合规的一体化物联网安全纵深防御体系。核心产品包括物联网安全接入网关、物联网安全标识管理、物联网安全管理中心、物联网使能平台、视频安全监测与分析、视频安全审计、视频数据防护、无人机反制系统等产品。

  (4)车联网安全:以车内网络安全为核心,构建车联网安全纵深防御体系,融合云端防护、移动应用防护、V2X安全与数据安全,从预测、防御、监控、响应四个维度,建设可持续安全赋能的车联网安全运营平台。核心产品包括车载安全网关、车载IDPS、车载认证加密、车联网安全态势感知、车联网安全检测与监测平台等产品。

  2)大数据:主要包括态势感知、大数据分析、风险探知(IT资产测绘)类产品。

  (1)态势感知:基于大数据建模、关联分析、AI智能分析等技术,基于多类网络安全设备/系统、大数据分析平台和安全服务构建基于数据中台的安全运营体系,从指挥调度、安全监测、安全分析、态势分析和安全运营等多个维度为各类业务需求场景提供态势感知平台。态势感知平台基于客户业务的不同分为监管类、企业类和运营服务类三种,面向监管客户的监管类态势感知产品具有实时监测、威胁情报、态势感知、通报预警、快速处置、追踪溯源、指挥调度、攻防演习等能力;面向政府、行业和企业客户的企业类态势感知产品具有资产管理、威胁情报、安全监测、安全分析、集中管控等能力;面向提供安全运营服务客户的运营服务类态势感知产品具有安全监测、安全检测、安全告警、快速处置、威胁情报、安全运营等能力。

  (2)大数据分析:基于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采用关联分析、AI分析、用户行为分析(UEBA)等多种分析手段形成纵深分析体系,通过对海量数据的采集、存储、治理、分析,实现对威胁事件自动发现、研判,并采用安全响应编排(SOAR)进行安全处置,从而提升防御者的安全运营效率。主要产品包括智能内网威胁分析、大数据智能分析企业版等产品。

  (3)风险探知:基于主动防御思想,采用主动探测和被动感知的方式,探测并绘制资产基础信息底图,帮助用户全面、
准确掌握自己的所辖网络中资产、应用的基本情况和安全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置网络中潜在风险资产,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主要产品为风险探知系统,又称IT资产测绘系统。

  3)云服务:主要包括云计算、安全服务、安全运营等产品和服务。

  (1)云计算:依托公司深厚的安全积累和前沿技术研究成果,以软件定义计算、网络、存储、安全为基础,深度融合,致力于为用户打造安全易用的云协作平台,与合作伙伴一起为各行业用户业务上云、数字化转型、敏捷交付奠定基础,帮助政府、教育、医疗等企事业单位构建私有云、混合云、桌面云数据中心。核心产品包括超融合、桌面云等。

  (2)安全服务:以“全生命周期安全运营”为核心理念,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服务体系,通过“事件响应、红蓝对抗、威胁狩猎、情报预警”四轮联动,将网络安全工作变“被动”为“主动”,通过“人机共智”的方式将人、技术、流程进行有机结合,实现向用户赋能。主要包括技术服务类(安全评估、渗透测试、安全加固、应急响应、安全培训、红蓝对抗、应急演练等)、安全咨询类(管理体系咨询、等保合规咨询、安全规划咨询、集成咨询等)、用户现场驻场类(安全运营、重要时期保障、安全运维等)、专项技术类(车联网安全评估、工控安全评估、SDK安全评估、APP个人隐私保护安全评估等)。

  (3)安全运营:基于全面的网络安全产品、先进的大数据分析平台和态势产品,以及经验丰富的安全运营团队、成熟的服务管理体系,构建集监控、预警、分析、应急、处置为一体的安全运营中心。包括构建客户安全运营中心、基于公司安全运营中心为客户提供安全运营服务两种模式,主要能力包括安全云防御服务、安全云监测服务、安全云检测服务、安全云追溯服务、安全云告警服务、安全云修复服务、数据分析服务、威胁情报服务以及驻场安全运维服务等。

  报告期内,信息化安全需求增长和公司业务布局拓展是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随着网络安全需求规模持续增大,以及新业务场景下安全需求不断涌现,公司积极布局新方向、新产品、新业务,不断强化管理、激励与考核,不断创新研发,丰富产品线,提升安全服务能力,不断加强对客户服务的深度,拓宽客户覆盖范围,公司的营业规模和业绩不断增长。

  2、外部因素变化情况及公司采取的应对措施

  1)客户所处行业相关的宏观经济形势、行业政策环境和信息化投资需求等外部因素的变化情况

  网络安全行业发展的三个核心驱动力为信息化的发展、威胁对抗的变化与国家政策的驱动。

  (1)信息化的发展促进网络安全边际不断延展

  信息化发展已经从传统IT信息化的企业级应用向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推动了数字经济发展,近年来,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惠及“衣、食、住、行”等民生相关的方方面面。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新图景(2020年)——大变局下的可持续发展新动能》报告显示,全球47个经济体2019年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8万亿美元,占GDP比重41.5%,同比名义增长5.4%;中国2019年数字经济规模为5.2万亿美元,占GDP比重36.2%,同比增长15.6%,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位居世界前列。

  在数字经济的驱动下,信息化由传统企业级应用向IT与OT深度融合的方向发展,同时在“新基建”的带动下,5G通信、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融入也进一步推动产业的快速升级,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等新应用场景不断涌现,网络安全领域的边际正在不断延展。

  (2)威胁对抗的变化促进网络安全市场高速增长

  随着数字化转型进程加速,信息系统的应用范围更广,安全威胁与日俱增。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价值更高,围绕数据资产所展开的攻击事件更是屡见不鲜。信息化与制造业、工业、城市基础设施等传统领域的融合,给传统领域引入了新的安全威胁。基于网络安全新风险与新威胁所引发的网络安全需求、产品技术迭代以及安全生态建设成为促进网络安全市场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3)国家政策的驱动促进网络安全产业蓬勃发展

  伴随信息化的发展与威胁对抗的变化,网络安全被纳入国家安全工作予以部署。近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2.0标准(以下简称“等保2.0”)、《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等一系列重大法规、规划文件相继发布实施,对网络安全产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特别是2019年等保2.0正式实施,等级保护对象范围进一步扩大,实现对传统信息系统、基础信息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和工业控制信息系统等全覆盖,推动网络安全需求的加速释放。2021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网络安全已经成为未来中国发展建设工作的重点之一,网络安全产业将迎来更加蓬勃的发展。

  2)公司采取的应对措施

  (1)产品与技术布局

  ①在基础网络安全领域,公司近年来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领域不断加大研究和研发投入,具体如下:
  (i)人工智能技术领域:不断加强相关技术的研究,已积累多项研究成果和专利技术,包括未知威胁检测、异常加密流量检测、威胁情报分析与共享、智能检测引擎、智能运维与协同、关联分析与决策等,并已将相关研究成果应用在安全防护、安全检测、核查评估、攻防对抗、运营管理等产品和能力建设中,发布
[点击查看PDF原文]